欧洲足球正面临一场新的风暴。 尽管欧洲超级联赛(欧超)的提案在2021年几乎胎死腹中,但其引发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散,反而以另一种形式持续发酵,以德国法兰克福俱乐部首席执行官、被球迷戏称为“小鱼”的Axel Hellmann为代表的一批欧洲中小型俱乐部管理者,公开向欧足联发出强烈质疑,核心矛头直指现行欧冠联赛收入分配模式,他们指出,欧足联为平息欧超闹剧而进行的改革,实质上进一步巩固了传统豪门的财务优势,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在欧洲足坛愈演愈烈,这场被外界称为“小鱼逼宫”的行动,揭示了欧超计划失败后欧洲足球更深层次的治理危机。
2021年4月,十余家欧洲顶级俱乐部宣布成立封闭的欧超联赛,旨在取代欧足联旗下的欧冠联赛,这一举动引发了球迷、各国足协乃至政界的强烈反对,最终在巨大压力下迅速瓦解,欧超的幽灵并未远离,为了安抚这些豪门俱乐部,防止其未来再度“揭竿而起”,欧足联在后续的欧冠改制方案(将于2024/25赛季实施)中做出了显著让步。
新欧冠赛制虽然保留了开放性资格,但在赛程和收入分配上明显向大俱乐部倾斜,比赛场次增加,基于历史系数和品牌价值的“历史战绩”分配金额比重提升,这被批评者视为一种“准欧超”化的妥协——欧足联通过让渡更多利益,暂时稳住了豪门,却无形中牺牲了中小俱乐部的上升通道和财务公平,欧超的“后遗症”并非其本身的存在,而是hth体育入口它迫使管理机构通过加剧不平等来维持表面和平,为今天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Axel Hellmann所在的法兰克福俱乐部,上赛季曾凭借出色表现闯入欧联杯决赛,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像法兰克福这样并非传统“皇萨仁”级别的俱乐部,在现行体系下感到愈发窒息,Hellmann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当前的分配机制让顶级俱乐部在欧冠中获得了不成比例的巨额收入,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关乎竞争的本质,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由遗产和品牌价值决定胜负的联赛,而是一个凭场上表现说话的竞技场。”
他的观点得到了来自葡萄牙、荷兰、苏格兰等非五大联赛俱乐部管理层的私下或公开支持,他们指出,欧冠联赛的巨大商业成功,是所有参与欧洲足球的俱乐部共同创造的财富,而非少数豪门的私产,过大的财务鸿沟使得中小俱乐部难以留住核心球员,在转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长期来看将损害各国联赛的悬念和欧洲赛事的整体观赏性,这种“逼宫”并非要求绝对平均,而是呼吁一个更透明、更基于竞技成绩而非历史底蕴的分配模式,以确保足球生态的健康与活力。
财务数据清晰地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根据欧足联最新的财务报告,在2022/23赛季的欧冠收入分配中,进入淘汰赛阶段的传统豪门,如皇家马德里、曼城等,单赛季从欧足联分得的奖金(包括比赛成绩奖金、电视转播分成和历史系数奖金)轻松超过1亿欧元,而同期,一些从资格赛突围的小联赛冠军或五大联赛的非顶尖球队,所能获得的总额可能不及豪门的零头。
更关键的是,基于“市场池”(电视转播价值)和“历史系数”的分配部分,往往与当赛季的实际战绩关联度较低,这意味着一个历史悠久但本赛季表现平平的豪门,可能比一个战绩出色但缺乏“品牌”的俱乐部拿到更多钱,这种机制无疑固化了现有格局,让后来者难以挑战,巨额欧冠收入使得豪门在国内联赛中也拥有碾压性的财力优势,进一步拉大了联赛内部的差距,欧足联倡导的“财务公平竞赛”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工具。
面对“小鱼”们的质疑,欧足联正处于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它必须维护欧洲足球的团结和竞争性平衡,这是其作为管理机构的合法性基础,它又不得不承认豪门俱乐部是欧冠联赛最主要的收视率和商业收入保障,过度触怒它们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分离威胁。
欧足联的发言人近期回应称,新的欧冠改制方案已经考虑到了各方的利益,并增加了基于表现的奖励,批评者认为这些调整只是杯水车薪,并未触及分配不公的核心,欧足联的真正挑战在于,能否拿出勇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例如显著降低历史系数奖金的权重,增加均衡分配的部分,或者建立更有效的财政互助机制,帮助小联赛俱乐部发展。
“小鱼逼宫”事件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欧超危机后欧洲足球的治理矛盾并未解决,只是转化了形式,如果欧足联不能有效回应中小俱乐部的合理关切,那么不满情绪将持续累积,未来可能出现几种情景:一是欧足联推动实质性改革,重建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二是矛盾激化,部分中小俱乐部可能寻求新的联盟或赛事形式;最糟糕的情况是,豪门俱乐部在积累足够资源后,认为时机成熟,再次尝试脱离体系,届时欧洲足球将面临比2021年更严重的分裂危机。

欧洲足球的魅力在于其不可预测性和基于竞技的公平竞争,如果财务差距最终扼杀了这种魅力,受损的将是这项运动本身,欧超的“后遗症”正在拷问所有足球管理者: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一个由少数寡头垄断的秀场,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百花齐放的足球世界?答案,将决定未来几十年欧洲足球的走向。